天才一秒记住【新笔趣阁】地址:https://www.hbiquge.com
“先生所谓下策,实乃上策!”
杨玄感斩钉截铁地说,“如今百官眷属皆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摇士心,颠覆国本!”
李密沉默了。
他太了解杨玄感了,这是一个被一帆风顺的命运宠坏了的世族子弟,他身上的自负、虚荣与骄矜,简直和天子杨广如出一辙!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们都喜欢走捷径。
但是有时候,捷径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达——短路。
是的,所谓快速成功的捷径,往往也是通向灭亡的最短道路。
在李密看来,这句话对杨广适用,对杨玄感同样适用。
不出李密所料,杨玄感刚刚率大军围困洛阳不久,杨广的东征大军便已迅速回师中原。
面对隋朝大军对他形成的反包围,杨玄感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战略错误:他听信部将李子雄的计策,把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分成两路,一路抵挡已经屯兵黄河北岸的屈突通,一路进攻从长安赶来驰援东都的卫文升。
但是,屈突通很快就突破了他的防线,顺利渡过黄河,与卫文升部和驻守洛阳的樊子盖部遥相呼应,对杨玄感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杨玄感的末日来临了。
直到此刻,他才决意实施李密当初提出的中策——西进关中,入据长安。
大业九年七月二十日,杨玄感无奈地解除了对东都的包围,率部西进潼关。
宇文述与屈突通、来护儿、卫文升等人合兵一处,率大军在背后拼命追击。
数日后,杨玄感进至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
弘农太守杨智积(杨坚侄子)对左右说:“杨玄感西取关中的计划一旦成功,将来就很难收拾了。
我们现在想办法缠住他,让他无法西进,不出十天,定可将其生擒!”
随后,杨智积派了一些父老,出城拦住杨玄感的马头,说:“如今弘农兵力薄弱,防守空虚,很容易攻取。”
杨玄感信以为真,马上兵临弘农城下。
杨智积当即登城叫骂,诱他攻城。
杨玄感大怒,立刻命令士兵进攻。
面对如此不可救药的杨玄感,近乎绝望的李密最后一次规劝他:“用兵之道贵在神速,何况追兵转眼立至,怎能在此逗留?如果进不能入据潼关,退又无险可守,大军一旦溃散,你拿什么自保?”
可是,杨玄感根本听不进去,他率部猛攻三天,弘农城却纹丝不动。
等到杨玄感回过神来,准备放弃弘农继续西进时,宇文述的几十万大军已经铺天盖地地杀到了。
杨玄感且战且退,于八月初一退到董杜原(今河南灵宝市西)。
隋朝大军追至,杨玄感被迫在此与隋军决战。
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杨玄感全军覆没,仅带着十余骑兵逃奔上洛(今陕西商州市)。
没跑多远,连那十几名亲兵也各自逃散,杨玄感身下的坐骑也被射杀,只好和他弟弟杨积善徒步逃亡,慌不择路地跑到了一个叫葭芦戍的地方(今灵宝市西南)。
在这里,疲惫不堪、满心绝望的杨玄感停下了脚步。
他对杨积善说:“我不能接受别人的杀戮和侮辱,你取我的性命吧。”
当生命与尊严不可得兼时,贵族杨玄感宁可选择后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