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趣阁】地址:https://www.hbiquge.com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被突厥围于雁门,曾向左右感叹道:“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隋书·长孙晟传》)
长孙晟死后,年仅八岁的长孙氏和哥哥长孙无忌一起被舅父高士廉收留抚养。
高士廉出自北齐皇族,其祖父高岳是北齐的实际开创者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其父高劢是北齐乐安王,也曾任左仆射。
高士廉从小博览群书,尤其在文史方面颇具造诣。
在他的熏陶下,长孙氏和长孙无忌自然都喜欢上了读书。
史称长孙无忌“好学,该博文史”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而长孙氏也是“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
(《旧唐书·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长孙氏十三岁时,由于高士廉对李世民非常赏识,知道他不是久居人下之辈,因此就把长孙氏许配给了李世民。
从此,高士廉和长孙兄妹的命运就与李唐家族,尤其是李世民紧紧绑在了一起。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围困于雁门,下诏命各地勤王。
虚岁仅十七的李世民就应征入伍,并向主将提出了“赍旗鼓以设疑兵”
的策略。
虽说此后突厥退兵、雁门围解是四方勤王之师大举云集的结果,并非李世民此计的功劳,但这一策略足以表现出李世民过人的军事才华。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渊出任太原道安抚大使时,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安置在河东,唯独带着李世民到了太原。
我们不知道李渊这么安排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李世民已经成为李渊军事上的得力助手。
这一点在随后打响的李渊讨伐甄翟儿的战斗中就表现得极为明显。
当时外号“历山飞”
的变民首领魏刀儿北连突厥、南寇燕赵,其势甚为猖獗。
甄翟儿是他的部众,率两万余人屯驻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市),并时常袭扰太原,曾在战斗中斩杀隋朝将领潘长文。
大业十二年四月,李渊与李世民率步骑五千余人前往征讨,在西河的雀鼠谷与甄翟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
李渊命精兵张开两翼,而让羸兵居中,大张旗鼓,布置出一个迷惑敌人的大阵。
此举与李世民当年的那个策略如出一辙,很可能就是他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李渊的采纳。
随后,李渊亲率数百名精锐骑兵深入敌阵,迅速冲乱了敌军的阵形,但是变民军仗着人多势众,很快就把李渊团团包围。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
适会步兵至,高祖与太宗又奋击,大破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
此战官军完胜,迅速打出了李渊父子的声威。
虽然这一战的主要指挥者是李渊,但是李世民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机智、果敢和勇猛,已足以让世人眼前一亮。
雀鼠谷一战,可以说是李世民军事生涯的一个辉煌开端,也是他正式登上隋末历史大舞台的亮相之作。
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时代总是彼此孕育、相互创造的。
大业末年,未及弱冠的李世民当然意识不到会有一个怎样辉煌的时代在不远的将来等待着他,他也不可能预料到自己在这个时代中的位置,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清醒地看见一度繁荣强大的隋王朝已经彻底到了崩溃的边缘。
同时这也并不妨碍他凝视着眼前这个行将就木的庞然大物,和他的父亲李渊一起相视而笑。
此刻他们仍然蛰伏在历史的水面下,但他们手里已经悄悄搭上了一支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