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趣阁】地址:https://www.hbiquge.com
1991年获“世界风筝都中国京剧院邀请赛”
最佳演员奖,1992年获“梅兰芳金奖”
大赛金奖。
她还多次参加国家艺术团出国演出。
所到之处,她的表演受到高度好评及赞赏。
“她们用生命守护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从内心敬仰这些老艺术家,我们的民族文化也会因她们而更加强大……”
宁夏京剧院院长刘京说。
2017年12月19日,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7年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的通知》(宁人社函〔2017〕173号),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部门推荐、行业评审、专家评审、组织考察、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等程序,刘京等40名同志拟入选2017年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自2019年以来,刘京工作室以弘扬国粹文化,展现京剧魅力为主旨,以传播、传承、发展传统京剧艺术为己任,结合“戏曲进校园”
“名家传戏工程”
等活动和项目,以人才培养、交流拓展、考察调研、剧目建设几个方面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戏曲进校园”
活动中,发放京剧知识读本和宣传页,向校方赠送装裱精美的京剧脸谱,培养年轻观众群体;选送宁夏京剧院优秀青年人才袁红玉和肖丽两名同志到中国戏曲学院进修,为京剧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特请京剧名家、专业老师来院进行指导,由梅派传承人、京剧名家王志怡老师教授本院青年演员经典传统京剧《女起解》;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和音乐频道《青春戏苑》栏目,指派专人到国家京剧院进行学习考察调研;以创排现代红色京剧小戏,进行实验性剧目探索,复排部分经典传统剧目,在业务工作开展中,充分利用工作室资源,尝试性地对和京剧有关的元素进行整合,从设计周边产品、发掘教学资源、发展衍生事业、发展多方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
不仅对京剧专业演员进行业务培养,还从京剧美术、京剧摄影、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专人进行培养提升。
2020年4月3日,宁夏京剧院排练厅里,72岁的京剧老艺术家李彭珍和爱人郭铸向青年演员传授京剧艺术。
这对“京剧伉俪”
虽然已步入古稀,教授学生时仍十分严谨,一字一腔、一招一式,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讲解,举手投足的神韵仍不减当年。
李彭珍教授宁夏京剧院青年演员袁红玉折子戏《扈家庄》、青年演员段甜甜折子戏《打焦赞》,并进行现场录播,展示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
支持的“名家传戏”
戏曲扶持项目成果。
李彭珍工作之余,从1990年开始培养第一代京剧人才,主要传授基本功课、武功课、把子课及武旦等。
第一代学生有8名,京剧院院长刘京是其中之一,李老师手把手传艺,加上学生刻苦钻研,刘京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诸多奖项。
学生方元元、王莉、赵倩等凭借剧目《扈家庄》《天女散花》,均获自治区表演奖,随后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在北京。
2007年开始培养袁红玉等第二代京剧人才,京剧新秀袁红玉随院团参加中国艺术节、京剧艺术节等演出,亮相全国舞台。
2018年至今,在宁夏艺术职业学院为京剧院定点培养第三代京剧人才。
两人先后培养出几十名人才,让京剧艺术在宁夏生根开花。
2020年6月10日,为丰富剧目,培养青年演员生力军,宁夏京剧院院长刘京诚邀退休老演员巩荣海、李彭珍、郭铸等回来,手把手向青年演员传授技艺,创排新剧目,为群众送上更多精彩文艺作品。
巩荣海向康延鹏和苏建成传授花脸行当技艺。
2020年10月30日,宁夏京剧院排练工作在排练厅紧锣密鼓地展开,演职人员开始排练传统京剧《二进宫》《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折子戏。
“梅派”
传人王志怡老师亲临现场指导传授,他深厚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演艺经验,让演职人员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在排练中,演职人员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讨论、反复琢磨、及时解决,力求在动作、表情、感情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力争使自己的技艺水平有新提高。
这也是王志怡老师第二次回家。
2021年8月,王志怡在北京家中热情接待宁夏京剧院青年演员,并向他们传授传统京剧《女起解》《霸王别姬》等剧目,开始不定期学习梅派京剧表演艺术。
宁夏京剧院分两批,第一批演员有袁红玉、王赛赛、段甜甜、王聃、董新颖;第二批演员有刘京、王赛赛、袁红玉、段甜甜、陶丽丽、王聃、郭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